“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多年前,一首膾炙人口的《鄉愁》吟唱在海峽兩岸,人們無不為其深深的思鄉情愫所動容。而今,《鄉愁》作者著名泉籍臺灣詩人余光中再次跨過海峽,回到家鄉福建泉州,他將為“海內第一橋”洛陽橋賦詩一首,寄托他濃濃的思鄉情懷。

  22日,久未下雨的福建泉州迎來了陣陣甘霖,和風細雨中,余光中雅興不減,在海峽兩岸文化界人士的陪同下,時年83歲的余光中攜手夫人范我存沿著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洛陽橋,從橋南到橋北,一步一個腳印,用雙腳丈量洛陽橋的千年歷史。“我要把橋走完,不能半途而廢,才能‘詩’出有名。”余光中說。

  據悉,余光中與洛陽橋結緣是在2004年8月。當時他便驚嘆于洛陽古橋神奇的架橋法和文化底蘊,只可惜時值夏天,又恰巧是中午,天氣異常炎熱,沒能細細體會其韻味,而此次余光中故裏之行把洛陽橋作為其參訪首站,也正了卻了他多年的夙願。

  行走在千年古橋上,余光中時而憑欄遠眺,時而低頭沉思,當了解到洛陽橋建造採用“激浪漲舟,浮運架梁”的妙法和大地震時洛陽橋屹立不倒時,余光中深受震撼,“洛陽橋完全可以跟都江堰媲美,中國古人,了不起!”

  280步,到祈雨碑記;700步,到惠晉交界;800步,到月光湖;1000步,臨近橋頭……歷經半個多小時的行程,從橋南街尾的“蔡忠惠公祠”到橋北的蔡襄雕像,余光中走了千余步,其詩作的輪廓也了然于胸。余光中高興地說:“今天我終于得以從頭到尾走完全程,用我的腳程1060步走過。”

  此前,闊別故鄉半個多世紀的余中光曾分別于2003年、2004年回鄉,此次為第3次。雖然離鄉多年,但正如《鄉愁》裏所寫,他從未忘記過大陸家鄉,余光中自喻道,“大陸是母親,香港是情人,臺灣是妻子。”而他最大的願望正是,將自己4個女兒一一帶回故鄉,體驗尋根的滋味。

  當天,余光中還在泉州華光學院“吳文季音樂廳”作了《藝術經驗之轉化》專題講座。23日上午,他參加福建泉州華光學院新校區舉行的“華光文化名人村”奠基儀式。(蘇巧鳳 胡雲雲)

新聞來源: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2011-04/24/c_121340965.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路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